鋰離子電池按內部的材料組成可分為:
化學類材料:鈷酸鋰(錳酸鋰,鎳酸鋰、三元材料、磷酸亞鐵鋰)、石墨類負極(人造石墨、天然石墨、MCMB、改性天然石墨)、隔膜、電解液、導電劑(石墨類:KS-6,SO;導電炭黑,如SuperP、乙炔黑、科琴黑等)、PVDF(聚偏二氟乙烯,其分子量30萬~60萬不等,是正極最常用的粘結劑)、NMP(N-甲基吡咯烷酮,良好的有機溶劑,能較快溶解PVDF)、草酸(用于銅箔的表面清洗及微腐蝕,增強基體與粘結劑之間的粘結附著力)、SBR(丁苯橡膠,乳膠型粘結劑,SBR與CMC混合一起使用作為負極材料的水性粘結劑)、CMC(羧甲基纖維素鈉,果膠,與SBR混合使用,用于分散和增稠)、PTC(高分子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,超過某一溫度絕緣,低于該溫度電學導通)、高溫膠紙(對極片兩端和極耳進行機械與電學保護以及作為終止帶使用)、銅箔(一般使用電解銅箔,負極集流體,單雙面光銅箔一般配油性料,雙面毛銅箔一般配水性料)、鋁箔(壓延鋁箔,正極集流體)等;
五金類材料:鋼殼、鋁殼、蓋帽、隔圈、鋁帶、鎳帶、鋁鎳復合帶等。
鋰離子電池由于工作電壓高、體積小、質量輕、能量高、無記憶效應、無污染、自放電小、循環壽命長,是21世紀發展的理想能源。